目前,生涯规划以及心理学等领域在我国多为引用和采纳西方理论和概念,缺少本土化思想和中国元素。本人推出新概念、新理论,为我国生涯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提供有益探索与实践工具。
一、“3336集合园”概念的形成和内涵
在“四元合一3336”全人格理论和全心理理论著作中,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本人把生涯教育和心理学一些内容统筹在一个“集合园”和“3336集合园”新的概念下,从而形成完整、系统、清晰的印记和内涵。
集合园定义: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集合园是集合概念的引申和扩展,是指现代物质、精神、文化等一组具有某种相似特征或共同性质的社会元素。
“3336集合园”定义:在家庭教育、生涯规划和心理学领域,把具有“四元合一3336”全人格理论或“四元合一3336”全心理理论中相似模块或概念归纳成组的方法元素。
“集合园”和“3336集合园”定义都具有集中性,完整性、清晰性、通俗性、归类性、整合性等特征。
二、“3336集合园”之“四元合一3336”全人格理论和全心理理论中的新概念阐述
智商:在目前有关资料中看到,智商,即智力商数,系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本文认为,这个概念比较含糊,也不准确,看不到智力测验的真实成绩。商数引入到社会学科中来,也应离不开计算公式。没有除法就没有商数,更难以比对。所以,本文提出智商公式是:
智商=(记忆+理解+创新)/时间。
一个人记忆好,大家会感觉到这个人智商高,一个人理解力强,大家会感觉到智商高,一个人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大家会感觉到智商高。那么,怎样比较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智商高低呢?商数之间的比较,必须有个恒定值,在本文定义的智商定义中,把时间定为恒定值,相同的时间内,比记忆,比理解,比创新。谁在这三方面更具优势谁的智商就高。平时大家说的智商都是文学语言表述,凭感觉,说个大概,难以令人信服。如通过这个智商公式,我们很快就能解释聪明和智慧的区别,在智商公式中,同样的理解力,同样的记忆力,缺少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果只能叫做聪明。有创新能力或有创新成果才叫智慧。所以,聪明的公式是:聪明=记忆+理解/时间。通过这两个公式,把聪明和智慧区别开来。
情商:在之前对情商的解释是: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等。从这个层次上下定义,看不到商数的表达。用情绪上的色彩比较人与人之间的情商高低,显然有失偏颇。本文对情商定义用公式表达:情商=(亲切+尊重+信任)/时间。
情商比较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亲切感越强,情商越高。赢得尊重越多,情商越高。产生信任越多,情商越高。甲、乙两人同时和丙接触,甲用五分钟赢得了丙的尊重、信任并产生亲切感,乙用甲用十分钟赢得了丙的尊重、信任并产生亲切感,在尊重信任亲切相同的认可程度下,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少,说明甲的情商比乙高。同理,在相同的时间内,丙对甲的亲切尊重信任认可程度比对乙的认可程度高,说明甲的情商比乙高。以此类推,能清晰的比较出两人之间的情商指数。高低是比较值,所以应在对比关系中判断。没有对比不能说高低。
逆商:在目前有关资料中看到,逆商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这一概念,同样没有商数表现,更难以用来确定对比关系,很难辨别出高低。本文对逆商的定义是:逆商是指经历的挫折加超越困难的能力除以摆脱困境的时间。
逆商公式:逆商=挫折+超越困难的能力/摆脱困境的时间
在对比关系中,经历同样的挫折,超越困难的能力越强,逆商越高,摆脱困境的时间越短,逆商越高。通过逆商公式,一眼识别逆商高低。
“内心里”和“外心理”的区分
在过去的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普遍不能区分“心里”和“心理”,习惯用词是“心理”,忽视“心里”内涵。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其实就是指的“心里”而区别于“心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多数应是社会学上的“心理”问题,“3336全心理”理论把“心里”和“心理”区别开来。
三、十五型人格
关于人格的分类,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更清晰更明确的区分人格,本文把人格分为十五型。
1、智商型:聪明过人又具有创新能力
2、情商型:给人亲切感强,短时间接触就能赢得信任、
尊重
3、逆商型:经历挫折,百折不挠。面对同样的挫折,
短时间内就能摆脱困境,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4、体质型:具有卓越的体质和顽强的毅力。如运动员、
体育健将等。
5、思维型:善于思考,思维方式独到,有建设性开拓
性等特征
6、意志力型:意志顽强,勇于面对挫折
7、人性价值型:讲人性、重感情。具备良好的人性价
值观。
8、经济价值型:以经济价值为最高追求
9、文化价值型:讲文化、重知识
10、心理型:善于用心,巧于琢磨
11、语言型:言辞丰富,能言善辩
12、行为型:亲力亲为,善于行动
13、思想型:统领思维,创新独到,自建体系
14、职业型:适应组织,融合大众
15、自业型:兴趣至上,时间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