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提升素养
——中学历史学科育人的有效落实
黑龙江省安达市教师进修学校 柴俊红 151400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是历史学科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和历史担当。重视和凸显“人”的核心地位,立足学科本体,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以多元的文化视野开展育人实践。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是历史学科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和历史担当。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也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谓合格公民,应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三有”之人,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达成历史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因此,历史教育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以史育人,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
一、凸显“人”,历史教学要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人是历史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是人创造了历史。历史教学要强调人的存在和发展,多关注历史上的人,还原生动、富有情感的人,塑造多面、立体、发展、真实的人,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引导学生学好历史,掌握史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也有着认知历史的鲜活思想和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不能抽象教条地从背景、原因、作用、影响等概念来简单讲授历史,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真正视学生为有个性、有思想、有潜质的成长中的生命体,以浓厚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认知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架起学生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桥梁,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科教学回归教书育人本原,这是每位历史教师的事业追求,更是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二、立足学科本体,以多元的文化视野开展育人实践。
通过史料教学,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探寻历史,准确认识和理解历史史实,培养求真意识和史证意识,为学科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石。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人类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核心素养立意,突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
回归健全“人”的教育取向来审视核心素养。深入挖掘历史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以多元的历史视角,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
在教学中,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以时空观念为学科本质、以史料实证为主要途径,以历史解释为根本要求,以家国情怀为价值追求,对于历史现象和史实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评价,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对历史正确的认知、培养历史思维,拓展历史视野、提升历史素养,最终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合格公民。
四、家国情怀: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落脚点。简单地说,“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热爱之情。家国情怀是一种理想追求,也是一种责任使命,更是一种理念与信仰。
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应遵循情感教育的特点,创设历史情境,激活情感体验;尊重多元价值,设置问题,引发思维的冲突,引领深度思考;用主流价值观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合理引领。
- 要实现历史课堂“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道德素养和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洞察世事,感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其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追问“核心素养”[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5).
[2]鲍丽倩.中学历史学科育人实践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