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2020年秋季黑龙江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也使用了统编教材了,那么关于这套教材如何使用,怎么让新高一的学生能快速的接受这套教材,并用起来得心应手,这就是我们应该探究的问题了,我接下来以必修语文上册为例谈一谈这本教材中一些单元的使用问题。
- 第一单元,既有中国现代诗歌也有外国诗歌,还有小说,既有讲解课文又有自读课文,那么孰轻孰重,谁先谁后,能否不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讲解这也是我们应该探究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做了如下研究:首先从任务群入手,这个单元的总体任务有二,其一是让学生点燃青春的热情,让学生知道青春的价值,进而让学生追寻去实现,这也是情感任务。其二是考试任务,即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诗歌语言的方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方法及主题等,那么这些任务难道只有讲读课才可完成吗?不是吧,所以我觉得自读课文也不能完全放手或完全舍去。而针对先讲谁后讲谁的问题我倒是觉得可以根据讲者的喜好了。
- 第二单元,既有新闻报道又有古诗,而在新闻中既要树立时代楷模(情感任务),又要对社会热点进行点评(考试任务),那针对此任务我们是否以讲解分析课文为主,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又一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做了如下研究:从所选人物来看,有袁隆平院士(1930—),张秉贵(1918–1987),“探界者”钟扬(1964-2017),他们有两个人物已经故去,而袁隆平院士也年高九十,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从他们的优秀品质来看确实起到了榜样的力量,可是因离孩子们的距离太远,所以还需选取一些更为时新的例子来激励他们,让学生有无论是对“劳动改造世界”,还是对“劳动创造文明”进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
- 第三单元,这个单元基本就是古诗词单元,课文也都是老教材里的内容,那么我们要不要按原来的讲法去讲,这又是我们探求的问题,所以我做了下面的探究:从任务群里可看到除了以往的知人论世手法去鉴赏诗歌外还有就是写一则文学短评,那既然要写短评就的选取几个角度作为要点,所以我觉得在鉴赏的基础上要引入文学短评的样本,并做基本的角度处理,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老路子去讲。
- 第四单元,是家乡文化生活单元,这个单元是以往老课本中不曾有过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活动起来,于是我做了如下处理:(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我计划让学生写一篇访谈家乡文化名人,从中学习访谈问题的方式及逻辑关系。(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我计划让学生学写一篇调查报告,报告格式按教材表格进行,从中可以学会调查报告的写法,也可以对家乡有如此文化生活而自豪。而此单元最适合在十月一日放国庆假的时候进行。
- 第五单元,整本书的阅读。作为本单元最该探究的问题就是此书什么时候读,多久读完,在课上读还是课下读。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研究:因为《乡土中国》这本书不是随教材来的,学校又没有统一给订购,所以学生自己买到手里的版本都不一致,就不能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统一读,那么就得给每一张都留上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整本书内容去完成任务即可,而这一单元最适合放在其他单元任务都完成的情况的进行。
- 至于六、七单元的文言文内容,我觉得最适合在讲解完语法知识即初高中衔接之后讲解,因为关联性比较大,而这两个单元中的其他篇章可以整合到一起去完成任务。至于第八单元的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我觉得可以在完成教材任务群的基础上予以成语的积累,文言文实词的积累等。
总之,对于新教材我们曾迷茫过,也怀疑过,但细细的分析之后会发现此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加入了语文学科素养的考虑,所以我们在完成原有的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到学科素养的提升,而语文的学科素养岂是我们一朝一夕的能完成的,但我们必须得有这样的意识。